GIC起诉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及其高管,指控其虚增至少6亿美元收入

GIC指控蔚来通过操纵电池“销售”进行欺诈,并就其购买的5400万股蔚来存托股寻求损害赔偿

Derryn Wong
Published Thu, Oct 16, 2025 · 01:53 PM
    • 蔚来创始人李斌(William Li)于2023年12月在中国出席一场活动。GIC认为,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应将蔚能披露为可变利益实体,并将其财务业绩与自身合并。
    • 蔚来创始人李斌(William Li)于2023年12月在中国出席一场活动。GIC认为,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应将蔚能披露为可变利益实体,并将其财务业绩与自身合并。 照片来源:NIO

    本文由AI辅助翻译

    查看原文

    【新加坡】根据《商业时报》周四(10月16日)查阅的法庭文件,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已对中国电动汽车(EV)制造商 Nio 、其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(又名 William Li)以及前首席财务官冯蔚(Feng Wei)提起诉讼。

    GIC正在就其在2020年8月11日至2022年7月11日期间购买54,458,148股Nio美国存托股(ADSs)所遭受的损失提出损害赔偿。GIC声称,其购买这些股票的价格“因被告的欺诈行为被人为抬高,而GIC的购买行为是基于对本案所指控的虚假陈述和/或对Nio美国存托股市场诚信的信赖”。

    该诉讼的核心指控是,Nio从一家名为蔚能电池资产公司(Weineng Battery Asset,简称“蔚能”)的电池资产和租赁合资公司中,非法地将超过6亿美元确认为即期收入。诉讼称,蔚能实际上由Nio控制,但Nio并未披露这一点。

    诉状称:“蔚能的主要目的是‘接管’Nio的电池订阅业务,并让Nio能够非法地立即提前确认租赁电池的收入。”

    “事实上,蔚能业务的方方面面都是由Nio设计、为Nio服务的,该实体本身也是由Nio及其几个亲信所拥有和控制,以确保它只会为Nio的利益服务。”

    诉状还详细列举了该公司在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期间,在其财务报告、招股说明书和信息披露中,就上述欺诈行为发布了14次重大虚假和误导性陈述。

    GIC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。Nio未立即回复《商业时报》的置评请求。

    该诉讼由Kirby McInerney律师事务所代表GIC于8月向美国纽约南区地方法院提起,并要求进行陪审团审判。

    蔚能“糟糕透顶”的负债率

    Nio由李斌于2014年创立,专门生产拥有自研换电系统的电动汽车。该系统能比传统插电式充电更快地为汽车补充电能。

    该公司于2018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(NYSE)进行首次公开募股,筹集了10亿美元。2022年,它又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和香港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。

    与其他电动汽车品牌不同,Nio为消费者提供了购买不含电池的汽车的选项,由于电池占电动汽车价格高达40%,此举降低了车价。然后,它再将电池租赁给客户。

    这种商业模式“资本非常密集”,因为需要准备比汽车数量更多的电池用于更换,电动汽车电池的寿命只有五到六年半,并且需要一个自动化的换电站网络。

    诉状指出,包括Tesla在内的其他汽车制造商曾尝试过这种模式但以失败告终,并详述了Nio在2019财年陷入严重困境,尽管获得了中国一省政府10亿美元的注资和可转换债券的销售,其净亏损仍高达16亿美元。

    2020年,Nio与电池巨头宁德时代(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)、中国投资公司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和国泰君安国际成立了蔚能,这是一家表面上独立的合资企业,四方各持股25%。

    蔚能收购了Nio的电池及其电池租赁和服务业务。

    结果,Nio的“财务状况显著改善,收入飙升”,2020年第四季度的收入翻了一倍多,达到66亿元人民币(12亿新元)。

    2021财年收入为261亿元人民币,高于2020财年的163亿元。GIC表示,仅2021财年,Nio就从蔚能确认了超过41亿元人民币(约合6亿美元)的收入。

    GIC还辩称,蔚能的投票权/股权分割是“毫无意义的”,因为Nio在该合资企业中的经济利益总是“不成比例地大于”其他各方。

    诉状还断言,蔚能的所有活动都涉及Nio或代表Nio进行,因为Nio通过安插高级管理人员来监督该公司,从而控制了所有运营。Nio一度拥有该公司高达55%的股份,因为除了其股权利益外,蔚能还欠Nio 15亿元人民币。

    来自蔚能的收入也“很可能无法收回”,因为截至2021年12月31日,其资产负债率“糟糕透顶”,仅为0.36。此外,其获得融资的能力“远非确定”。

    Nio应对灰熊研究的指控

    2022年6月28日,灰熊研究(Grizzly Research)发布了一份报告,详细说明了从蔚能提前确认的电池收入。该公司对此予以否认,但未提供“实质性反驳”。

    2022年7月,它出人意料地召集了一个独立委员会——由独立董事李廷斌(Denny Lee)、吴海(Wu Hai)和龙宇(Long Yu)组成,以调查报告中的指控。

    消息传出后,Nio股价在7月11日下跌近9%,至20.57美元,市值蒸发26亿美元。

    GIC表示,这项调查“从一开始就存在问题”,因为其成员“与被告李斌存在先前已有的密切私人关系”。

    吴海在2016年加入Nio董事会之前,曾担任Temasek Holdings Advisors (Beijing)的中国区执行董事。在他任职Temasek期间,该公司是Nio的领投方,帮助其在2016年7月筹集了3.16亿美元。

    李斌和龙宇都是深圳智行科技的董事会成员,而该公司的“实际控制人”是李斌。此外,李斌还于2017年6月为龙宇11岁的女儿注册了一辆Nio汽车。

    GIC指出,在Nio于2022年8月26日宣布调查“基本完成”后,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此后便再未宣布调查结束。

    同年9月,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要求Nio提供更多信息,询问该公司在分析中是否将蔚能视为其可变利益实体。

    GIC指出,在10月份给SEC的回应中,Nio并未提及蔚能欠其15亿元人民币的事实:“总而言之,Nio没有向SEC提供全部实情,遗漏了Nio是蔚能投资者中唯一一个其整个业务部门都依赖于蔚能的事实。”GIC还指出,SEC尚未对Nio采取进一步行动。

    与其他中国汽车制造商一样,Nio正在向亚太地区扩张。它将于2026年在新加坡首次亮相东南亚市场,与Wearnes Automotive合作,由后者担任其分销商和经销商。

    自2014年成立以来,Nio尚未实现盈利。

    截至下午12点22分,Nio在新加坡交易所的股价下跌4.2%,即0.29美元,至6.67美元。

    Nio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价自2021年1月22日达到61.95美元的峰值后,总体呈下跌趋势。截至10月15日,其股价收于6.82美元,今年以来上涨了约50%。

    Decoding Asia newsletter: your guide to navigating Asia in a new global order. Sign up here to get Decoding Asia newsletter. Delivered to your inbox. Free.

    此翻译对您是否有帮助?

    Copyright SPH Media. All rights reserved.